1922年:Theremin (Thereminvox) [俄罗斯]Leon (Lev) Sergeivitch Termen

利昂·泰勒明在巴黎演奏泰勒明琴,1927年

利昂·泰勒明在巴黎演奏泰勒明琴,1927年

 

1920年:利昂·泰勒明的泰勒明琴(俄罗斯)

20世纪最初的十年,无线电工程师们在试验真空管的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拍频原理并据此发明了外差振荡器。外差效应在两个高频无线电波形的相互作用中出现,可以产生频率更低、可听阈内的声音。外差效应得到的波形频率频率大致等于原来两个波形的频率差(大致在20Hz~20000Hz之间),这一音乐潜能得到了像莫里斯·马特诺(Maurice Martenot)尼古拉·奥布霍夫(Nikolay Obukhov)阿曼德·基维莱特(Armand Givelet)等许多工程师、乐器设计师的注意;当然,俄罗斯大提琴家、电气工程师利昂·谢尔盖维奇·泰勒明(Leon[1]一说Lev Sergeivitch Termen)就是其中一位。

在将外差效应应用于音乐领域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问题:当人体接近真空管的时候,由于人体本身的电容作用,会造成声音频率的变化。

opera1929

在泰勒明看来,人体电容的干扰不能说是一个“问题”,因为人体电容可以作为控制乐器的一种手段,可以把演奏者从键盘与固定音高中解放出来。1917年,泰勒明的第一台乐器在苏联制造出来,名为泰勒明琴(Theremin,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汉语圈内亦译作“特雷门琴”),亦名太空琴(Aetherophone 来自单词 ‘ether’,“太空”的声音),是第一台依据外差原理制成的乐器。

在原型机中,泰勒明琴使用踏板控制音量和一个类似开关的装置来控制音调。随后,这样的原型机进化为1920年的量产版本——量产版的琴外观颇为特殊,看起来像一个四条腿的留声机橱柜,但是又比留声机多出一条天线和一个金属圈。演奏这台乐器的方法是,把手放在金属圈附近控制音量,在天线附近控制音调,演奏出声音是单复音的长音。乐器的音色只有一种,听起来小提琴的声音。泰勒明琴的声音是通过两个高频振荡器的外差作用直接产生的:一个振荡器的频率表固定在170,000Hz,另一个可以在168,000Hz在170,000Hz之间变化,其实时频率由演奏者的手与天线的距离决定。两个振荡器经由外差作用,可以产生频率范围在0~2,000Hz之间的可听音。早期版本的琴中,声音直接通过振荡器传出,后期的乐器中则加入了放大器和大型三角扬声器(triangular loudspeaker)。首台泰勒明琴在1920年莫斯科工业博览会上与公众见面,重视音乐教育的列宁在当时看到了这台乐器,随后下令制造600台泰勒明琴,在苏联国内进行展览。

1927年,泰勒明离开苏联前往美国。1928年,他在美国为泰勒明琴申请了专利。20世纪30年代,泰勒明琴以DIY套装以及成品乐器两种形式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在美国国内推广销售(后来在50年代,罗伯特·慕格等一些泰勒明琴爱好者开始制造并销售晶体管版本的泰勒明琴)。此后,外差真空管振荡器成为制造电子乐器的标准原件,直到60年代电子管出现并广泛用于电子乐器设计中。

theremin_02-copy1

泰勒明琴在美国被当作“新型家庭乐器”而广为人知,作曲家还使用它为许多40~50年代的电影配乐。这台乐器的身影还出现在一些60年代的流行唱片中,但是依旧没能从“新奇玩意”或者“制造音效”的形象中翻身成为一台真正的“严肃乐器”。大多数唱片使用泰勒明琴作为弦乐的替代品,而不是利用其微分音特性和音高方面的特点进行创作。泰勒明在泰勒明琴基础上制造的衍生乐器包括特耳西琴(Terpsitone)、节奏律像琴(Rhythmicon)、泰勒明键盘琴(Keyboard Theremin)和电子提琴(Electronic Cello)。

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泰勒明乐团,1930年代

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泰勒明乐团,1930年代

 

 

泰勒明琴图像资料

 

RCA 销售泰勒明琴的宣传册

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保存的泰勒明(Ле́в Серге́евич Терме́н,1896.8.27/8.15 ~ 1993.11.3)照片

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保存的泰勒明(Ле́в Серге́евич Терме́н,1896.8.27/8.15 ~ 1993.11.3)照片

 

简介:利昂·谢尔盖维奇·泰勒明 1896 – 1993
利昂·谢尔盖维奇·泰勒明的一生多少像是约翰·康威尔(John LeCarre)小说一样曲折。泰勒明1896年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本应凭借他的泰勒明电声琴(Thereminvox,也就是泰勒明琴)成为早期电子音乐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1920年发明了泰勒明琴原型机,并在之后的几年中一直从事着改进工作,期间,他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纽约。1928年,他因发明获得了泰勒明琴的美国专利。在美国,他开办了一家工作室为上流社会提供宴食,从中赚取利润以继续研究。他在纽约的工作室配备了许多设备,以20世纪末期的眼光来看,这些装备简直就是来自于科幻小说:工作室里多种电子音频设备,还有光电表演、电子舞台,甚至还有一个彩色电视系统的原型设备。

泰勒明与泰勒明琴演奏者克拉拉·洛克莫(Clara Rockmore)

泰勒明与泰勒明琴演奏者克拉拉·洛克莫(Clara Rockmore)

据传,在1938年,泰勒明与她的美国妻子拉维尼亚·威廉姆斯(Lavinia Williams,黑人芭蕾舞蹈演员)在居住的公寓中遭到俄罗斯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的前身)的绑架。但这并不是真的:实际上,他是因为在美国遇到财税问题,而且担心战争即将爆发而返回俄罗斯。

“我那时离开纽约是因为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像是法西斯的军队已经接近列宁格勒(Leningrad),凡此种种。我提出要求,要返回苏联,想着能够做些什么。这个要求我大概提了一整年。但直到战争开始,他们也没有把我送回去,也没有把我送回去。最后,他们答应了我的请求,安排我当一个摩托艇船长的助手。就这样,我回到了苏联,但他们没有让我的妻子一同前来。”

泰勒明的第二任妻子,美国人拉维尼亚·威廉姆斯(Lavinia Willaims)

泰勒明的第二任妻子,美国人拉维尼亚·威廉姆斯(Lavinia Willaims)

 

泰勒明一回到俄罗斯,泰勒明就因为宣传反苏维埃的信息而被斯大林下令起诉,他被执行死刑的报道也在西方广为流传。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被关押臭名昭著的劳改集中营——马加丹(Magadan)。

“我被捕了,被关进监狱里。不仅成为囚犯,他们还把我送到内政部(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的一个特别实验室中。在这里我和其他人做一样的工作。如果你们知道这个人的话,安德列·图波列夫(Andrei Tupolev,飞机设计师)也是以这种方式被关押的。他被当作囚徒,我也是如此……一次,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我被送到一个修路的集中营,被安排去做其他囚犯的监工。八个月后,我和图波列夫一起被送到航空学院(Aviation Institute)。一些名人也在那里工作:谢尔盖·科罗廖夫(Sergei Korolyov,导弹设计师)在那里为我工作”。

——Leon Termen interview By Olivia Mattis and Robert Moog 1992

泰勒明(和安德列·图波列夫、谢尔盖·科罗廖夫等著名科学家、工程师们)被苏联当局安排去从事一个秘密的开发项目,完成一个名为“臭虫”(Bug)的发明——一个精密的电子窃听器。泰勒明利用这个发明对美国大使馆进行监听(同时,据传也监听了斯大林的私人寓所)。由于这个突破性的成就,他被授予俄罗斯的最高荣誉——斯大林奖(一等)。

平反后,泰勒明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Moscow conservatory of music)从事教育工作。但可惜的是,自那以后,他被迫退出电子音乐方面的研究。战后的苏联意识形态将现代音乐定性为“有害的”,有传言说,泰勒明曾被告知“电力应该留给那些要被执行死刑的汉奸”。自此之后,泰勒明开始从事一些技术工作,或是一些与音乐无关的电学研究。讽刺的是,他那无心插柳的发明——泰勒明琴,却在美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1993年去世前,泰勒明最后一次访问美国,发表了一篇演讲,展示了他的泰勒明琴。

leo


参考资料:

“PULLING MUSIC OUT OF THIN AIR: AN INTERVIEW WITH LEON THEREMIN”By Olivia Mattis and Robert Moog. February 1992 issue of Keyboard Magazine.

‘Electronic and Experimental Music: Technology, Music, and Culture’. 2008 by Thom Holmes

‘Sound in Z: Experiments in Sound and Electronic Music in Early 20th Century Russia’. 2013. by Andrey Smirnov.
‘Theremin: Ether Music and Espionage (Music in American Life)’. Feb 2005. Albert Glinsky

 

注释

注释
1 一说Lev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