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Graphical Soundtrack [俄罗斯(苏联)]Arseney Avraamov

阿尔谢尼·阿莫拉莫夫1923年于莫斯科(1886年生于克拉斯诺库茨基,1944年去世于莫斯科)

阿尔谢尼·阿莫拉莫夫1923年于莫斯科(1886年生于克拉斯诺库茨基[1]Краснокутский,1944年去世于莫斯科)

1930年:阿尔谢尼·米哈伊洛维奇·阿夫拉莫夫的图形音轨

阿尔谢尼·米哈伊洛维奇·阿夫拉莫夫(Арсен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Авраамов[2]转写:Arseny Mikhailovich Avraamov)是一位俄罗斯先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一战爆发后,他拒绝入伍,逃开了国家安排的工作任务,去当了马戏团艺人。十月革命期间,阿夫拉莫夫回到祖国,牵头进行光学声音合成技术研究,并提出了一套“超半音”[3]即“Ultrachromatic”,俄罗斯作曲家Ivan Alexandrovich Wyschnegradsky用这个词来指代音高差距在半音以上或以下的微分音。——译者注的48音微分音律制(即1927年提出的“通用音体系”[4]The Universal System of Tones)。但阿夫拉莫夫最著名的作品,应属《古德科夫交响曲》[5]удковая симфония,英译”Simfoniya gudkov”,(Symphony of the Factory … Continue reading,一译《工厂汽笛交响曲》(发表于1922年11月7日,苏联巴库,今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这部作品中融合了舰船汽笛、口哨、汽车喇叭、工厂汽笛、加农炮、苏联里海舰队、火炮、机关枪、水上飞机的声音,主声部是经过专门编排的口哨,并用了一组大乐团和合唱团相互配合来表现国际歌、马赛曲。

阿莫拉莫夫手绘的音频波形

阿莫拉莫夫手绘的音频波形

阿夫拉莫夫发明了历史上第一个图形声轨技术。这套技术将用手工绘制的几何图形作为声音的“形状”,并将这些几何形状重复地印制在电影胶片的声-光轨带上来表示声音信息。这一技术后来被尤金·谢尔波(Yevgeny Sholpo)、鲍里斯·杨基沃夫斯基(Boris Yankovsky)等人进一步发展(其中还包括大概三十年后英国达芙妮·欧拉姆[6]Daphne Oram等人)。

“理解留声机将复杂声音记录为唱片纹理沟槽的过程、分析唱片声纹(groove)的曲线结构之后,按照类似的原理,人工地制造具有一定形状、深度的声纹沟槽,就可以控制振膜上的唱针,产生人工合成的、甚至是最棒的声音。”

—— ‘Upcoming Science of Music and the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by Avraamov, 1916.

“作曲家阿尔谢尼·阿夫拉莫夫在科学研究所主持了有趣实验,创造了“手绘”的声音。通常我们用麦克风、光电池,将声音记录到胶片上,与这个过程相反,阿夫拉莫夫仅仅在纸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然后对他们进行拍照,把它们记录在电影胶片的声轨上。这样,胶片可以像普通电影胶片一样,使用一般的电影放映机播放。(声像音轨)通过光电池装置读取,经由放大器监听放大,这种图形胶片就摇身变成了记录有名曲的唱片,但音乐的音色,不可能类似与任何已知的乐器。

阿夫拉莫夫同志现在正在研究更复杂的几何图形所产生的声音。比如,使用简单方程式(函数)的图像产生声音,或者画出一些化学元素分子的分子轨道来产生声音。这项研究中,作曲家们在一些摄影和摄像研究所的年轻人协助下完成实验。在12月末,阿莫拉莫夫将完成他的新研究,并向电影圈的人们展示成果。广播电台也很可能播放有关‘手绘音乐’的简讯。”

——Kino 1931

关于阿莫拉莫夫音乐研究组

阿莫拉莫夫音乐研究组(The Multzvuk group[7]有关“Multzvuk Group”,俄语资料较少,据考证,该词很可能是俄语“音乐”(музыка)的讹误。——译者注)是阿尔谢尼·阿夫拉莫夫在1930年领导建立的研究组,主要研究领域是图形声音技术。该研究组归属莫斯科电影制片厂(Mosfilm Productions Company,莫斯科最好的电影制皮公司之一,后来在1948年更名为高尔基电影工作室,Gorki Film Studio)旗下,研究成员有阿莫拉莫夫,摄影师、绘图员尼古拉·泽林斯基(Nikolai Zhelynsky[8]转写:Николай Зелинский)、动画师尼古拉·沃伊诺夫(Nikolai Voinov[9]转写:Николай Воинов),画家、声学爱好者鲍里斯·杨基沃夫斯基(Boris Yankovsky)等人。1931年,研究队变为莫斯科影像科学研究所(Scientific Research Cinema & Photo Institute,KNIFI)之下的研究机构,随后改名为有声电影实验室(Syntonfilm laboratory)。1932年,影响科学研究所不再为实验室提供资金,实验室变为Межрабпомфильм[10]原文为英译Mezhrabpomfilm 。——译者注制片公司旗下机构,最终在1934年关闭。

在1930~193434年间,音乐研究组共制造了约有2000多米长的音轨胶卷,其中包括实验电影 《观摩动画》(Ornamental Animation)、不幸的玛利亚(Marusia Otravilas)[11]据考,该歌曲原名应为《Маруся … Continue reading’, 《中国旋律》(Chinese Tune)、风琴歌(Organ Chords), 《Untertonikum序曲》(Untertonikum, Prelude), 《回旋曲》(Piruet), 断音练习曲(Staccato Studies), 舞曲练习曲《Dancing Etude》和《竖笛练习曲》(Flute Study)。研究队的存档曾在阿莫拉莫夫的寓所保存多年,但在 1937 被毁。


参考资料:

Avraamov, Ars. “Sinteticheskaya muzika” Sovetskaya Muzika , 1939, No.8, pp. 67-75

“Sound In Z: Experiments In Sound And Electronic Music In Early 20th Century Russia,”  Andrei Smirnov, Koening Books, ISBN 987-3-86560-706-5

‘Avant Garde composers of the USSR during the 1920’s’ Alexandra Martin

 

 

注释

注释
1 Краснокутский
2 转写:Arseny Mikhailovich Avraamov
3 即“Ultrachromatic”,俄罗斯作曲家Ivan Alexandrovich Wyschnegradsky用这个词来指代音高差距在半音以上或以下的微分音。——译者注
4 The Universal System of Tones
5 удковая симфония,英译”Simfoniya gudkov”,(Symphony of the Factory Sirens),更多关于古德科夫作品的信息,可以参见http://sonification.eu/avraamov。——译者注
6 Daphne Oram
7 有关“Multzvuk Group”,俄语资料较少,据考证,该词很可能是俄语“音乐”(музыка)的讹误。——译者注
8 转写:Николай Зелинский
9 转写:Николай Воинов
10 原文为英译Mezhrabpomfilm 。——译者注
11 据考,该歌曲原名应为《Маруся отравилась》,参见http://cyclowiki.org/wiki/%D0%9C%D0%B0%D1%80%D1%83%D1%81%D1%8F_%D0%BE%D1%82%D1%80%D0%B0%D0%B2%D0%B8%D0%BB%D0%B0%D1%81%D1%8C_(%D0%BF%D0%B5%D1%81%D0%BD%D1%8F)。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