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Buchla Synthesisers [美国]Donald Buchla

巴克拉100,即“巴克拉音乐盒”

巴克拉100,即“巴克拉音乐盒”

1966年:唐纳德·巴克拉的巴克拉合成器系列

1960年,唐纳德·巴克拉(Donald Buchla)受先锋作曲家莫顿·舒博特尼克(Morton Subotnik)之托,制造一台即可用于电子音乐创作、也可用于现场表演的乐器;自此以后,巴克拉便开始从事乐器设计、制造工作。实际上,舒伯尼特希望能够制造一种乐器,用来代替当时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当时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占地庞大且结构复杂,几乎都是用来给“严肃先锋音乐人”创作、录制音乐作品。这些工作室一般由独立的振荡器、处理器、滤波器、调音台单元组成,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运行(不同的工作室,系统构成也截然相同),各种插线连接都需要手工完成。随着晶体管技术的出现,制造一个“浓缩”的电子音乐工作室成为可能——这种标准化、便携式的“电子音乐工作室”整合了大型电子音乐工作室的大部分功能,且仍保留了模块化、插接化(patchable)的设计:

大概半个世纪以前,在那个技术背景下,电子音乐还在襁褓之中。专门用于创作电子音乐的乐器大都十分粗糙,基本无法使用。因此,开发一套模块化的电子音乐(合成系统)的主要目标是:

1.实现对各类音乐参数直接、实时的控制。这种乐器应该能够实时演奏,而无需通过以往的声音合成步骤:设定频率 – 开始录音 – 停止录音 – 分节(measure) – 剪切 – 拼接 – 重复等等。

2.兼容所有设备。设备间相互连接的(协议)标准应该简洁完善;能够容易地连接外部设备(录音机、调音器、麦克风等等)。

3.使用全晶体管电路、高品质的零件以及成熟的电路设计。一定要在最少维护的情况下保证性能稳定。

4.另一个特殊要求是,整个设备一定要轻量便携,这样才能方便使用者在家中、音乐厅、旅行等情境下演奏这台乐器。

5.在不影响其他目标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成本。 乐器的外壳和供电模式应该一致,模块化设计应允许用户以合理的价格扩展合成器功能。

——巴克拉联合公司(Buchla Associates)

唐纳德·巴克拉

唐纳德·巴克拉

1963年,巴克拉在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提供的200,000美元资助下,在旧金山磁带音乐中心(San Francisco Tape Music Center)开始制造他的第一台模块合成器。当时,旧金山磁带音乐中心是实验、电子音乐的中心,这间音乐中心由莫顿·舒博特尼克、雷蒙·森德(Ramon Sender)两位音乐人建立,曾为泰里·瑞里(Terry Riley)、宝兰·奥列弗罗斯(Pauline Oliveros)、史蒂夫·雷奇(Steve Reich)、威廉姆·马金尼斯(William Maginnis)、托尼·马丁(Tony Martin)等人服务过。巴克拉的早期合成器产品中,为了配合当时实验音乐的创作需要,引入了一些实验性设计,包括力度(触摸)感应、阻敏板(resistance sensitive plates)。巴克拉在这一时期发明之一,是第一台模拟音序器。

巴克拉100

巴克拉100

巴克拉系列合成器中第一个生产型号,“巴克拉 100”(Series 100),是一种无键盘的模块合成器。这台乐器又叫“巴克拉音乐盒”(Buchla Box),巴克拉则更喜欢称其为“电子音乐盒”(Electronic Music Box)。该型号在1966年发布,授权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旗下的芬达乐器(CBS/Fender)[1]1965年,芬达乐器所有者利奥·芬达(Leo Fender)将公司出售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85年,芬达公司被重新收购,独立为今天的芬达乐器公司。进行生产。但不久,芬达公司便发现电子乐器似乎没有什么市场前景,于是便放弃了这桩生意。巴克拉 100 是一台创新的电子乐器,其前面板布局直观合理,充分考虑了音乐人的思维习惯,用户可通过插接线连接不同的合成器模块。为避免插接线系统混乱,巴克拉100并未借鉴慕格模块合成器的接线设计,而是使用两条独立的插接线分别传输输出信号和控制电压,因此,在这台合成器上,可以使用支持多插的香蕉线(Banana patch cord)来叠加多个控制电压。乐器在演奏上的设计反映了当时在微分音、有限平均律键盘两种律制视角上的考量:发明者——巴克拉——更多是“严肃”实验音乐阵营的一员,他将巴克拉100设计成一种能够演奏连续音的乐器。与其说这是台乐器,不如说是一个“工作室”。使用者可以通过一排力度响应的垫键(Pad)和“运动响应输入端口”(Kinaesthetic input ports)控制声音参数,从而摆脱普通键盘的限制:

“(控制界面的)所有(输入接口,即上文的“垫键”)排成多行,不是电容力度感应的,就是电阻感应的……我觉得没有必要使用键盘,因为最初,键盘是为敲击琴弦而被发明的,后来也不过是用来控制风琴的风簧开关。键盘可以说是‘独裁者’,如果你有了这么一个黑白相间的东西以后,除了键盘音乐,大概很难在演奏出别的什么来;而如果没有这样一组键盘,你便会更专注地研究摇杆旋钮、设备接线的技巧,以及音色方面的问题;你会从一种更‘实验’的体验了解音乐的另一面。这种体验方式虽然比较小众,但却更刺激。”

——唐纳德·巴克拉

最初的“巴克拉音乐盒”,上有肯·凯西(Ken Kesey)的签名。

最初的“巴克拉音乐盒”,上有肯·凯西(Ken Kesey)的签名。

巴克拉 100 的另一个重要创新是,它内置了最早的模拟音序器模块——该乐器一共整合了3个音序器,其中前两个是8步音序器,第三个是16步音序器。

“(音序器)的每步进(Stage)都有三个电压控制输出。我曾经连接(cascade)两个音序器,让他们同时工作,这样每步进便有六个输出——这六个输出,一个控制音高,一个控制声音空间位置(spatial location),一个控制振幅;此外,还有一个‘机智’的玩法:再用一个控制信号去控制脉冲发生器——那个脉冲发生器是用来控制音序器本身的——这样,你就可以完全控制节奏了[2]这里应指完全控制节奏速度。——译者注。你还可以编写出超长时间的复杂节奏,比方说,用5步进和13步进制作一个复合节奏[3]此处原文为“running five stages against 13”,指的应该是交叉音序器步进来创造复杂节奏。——译者注。”

——莫顿·舒博特尼克

“巴克拉音乐盒”型号一览(参见下图)

型号 简介
M.101 木质外壳,25个模块
M.106 6通道混音器
M.107 电压控制混音器
M.110 双电压控制门限器
M.111 双唤醒调制器
M.112 12键 触摸控制电压信号源(电容键盘)
M.114 10键 触摸控制电压信号源(电容键盘)
M.115 供电电源
M.123 时序电压源(Sequential Voltage Source) ,8步进音序器
M.124 插件线面板
M.130 双包络发生器
M.132 波形合成器
M.140 定时脉冲发生器
M.144 双方波发生器
M.146 时序电压源,音序器,16步进×3层
M.148 谐波发生器
M.150 频率计数器
M.156 双控制电压计数器
M.158 双正弦/锯齿波振荡器(VCO)
M.160 白噪发生器
M.165 双随机电压源(Dual Random Voltage Source / ‘Source Of Uncertainty’)
M.170 双麦克风放大器
M.171 双乐器前置放大器
M.175 双均衡器/线路驱动器(Line Driver)
M.180 双音头发生器
M.185 移频器
M.190 双混响器
M.191 高频截断滤波器(sharp cut-off filter)
M.192 双低通滤波器
M.194 带通滤波器
M.195 八度共振峰滤波器
M.196 移相器
巴克拉100模块一览

巴克拉100模块一览

巴克拉100合成器面世后,紧接着发布的是1970年的巴克拉200(Series 200 Electronic Music Box)。巴克拉200曾在海特—黑什伯里区[4]海特—黑什伯里区(Haight-Ashbury)是美国旧金山的一个街区,是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的活动中心。“嬉皮士”们曾在此处聚集吸毒。——译者注“摇头丸测试”[5]摇头丸测试,又名“毒品测试时期”(Acid … Continue reading时代为摇滚乐队所广泛使用,其中便有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乐队。该乐队后来曾为星球大战(Star Wars)的 R2-D2 机器人配制音效。

巴克拉合成器诞生同时,价格合理的小型计算机也终于面世。巴克拉因此在1971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种数字控制型模拟合成器——巴克拉500。这以后,巴克拉先后推出了“巴克拉音乐绘板”(Buchla Music Easel,1972)、“触摸合成器”(Touché,1978)、巴克拉400(1982)、巴克拉700(1987)等产品。巴克拉曾在近些年发布了一款复刻版巴克拉200合成器,加入了MIDI控制器。

巴克拉500,模拟-数字混合合成器,1971年

巴克拉500,模拟-数字混合合成器,1971年

巴克拉音乐绘板,1972年

巴克拉音乐绘板,1972年

巴克拉700

巴克拉700




 

参考资料:

Buchla and Associates

http://flickrhivemind.net/Tags/buchla/Interesting

‘Analog Days’. T. J PINCH, Frank Trocco.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Vintage Synthesizers’: Pioneering Designers, Groundbreaking Instruments, Collecting Tips, Mutants of Technology. Mark Vail. March 15th 2000 by Backbeat Books
http://myblogitsfullofstars.blogspot.co.uk/2010/02/buchla-with-labels.html

注释

注释
1 1965年,芬达乐器所有者利奥·芬达(Leo Fender)将公司出售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85年,芬达公司被重新收购,独立为今天的芬达乐器公司。
2 这里应指完全控制节奏速度。——译者注
3 此处原文为“running five stages against 13”,指的应该是交叉音序器步进来创造复杂节奏。——译者注
4 海特—黑什伯里区(Haight-Ashbury)是美国旧金山的一个街区,是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的活动中心。“嬉皮士”们曾在此处聚集吸毒。——译者注
5 摇头丸测试,又名“毒品测试时期”(Acid Test),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发生的一场“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由肯·凯西发起,旨在为LSD迷幻药正名。LSD,化学学名为D-麦角酸二乙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迷幻药。中文中常称其为“摇头丸”。——译者注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