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阿曼德·基伍莱特、埃洛伊·科普勒克斯的电子风琴(电波风琴)
1929年,无线电工程师阿曼德·基伍莱特(Armand Givelet)与风琴制造商爱德华·埃洛伊·科普勒克斯(Edouard Eloi Coupleux)开始了长期合作,想基于“电子管琴”的发明经验,制造一台面向教堂、电影院和音乐厅使用的乐器。合作的成果,便是“电子风琴”(Orgue des Ondes)。电子风琴又称“电波风琴”(Wave Organ),与泰勒明琴、马特诺琴一样,是一台基于真空管技术的乐器。不同的是,电波风琴的每个琴键都有一个独立的振荡器,因此,这台乐器是一种复音乐器。尽管乐器的占地面积颇大,复音特性使得它的性能明显优于同时代的竞争对手们。
电波风琴大概安装有700个真空管振荡器,音域大概在70个音符左右,具有十种音色——每种音色都使用不同组的真空管组。算上振荡器、放大器使用的所有真空管,电波风琴使用的真空管数量很可能达到1000多个。所有的真空管都单独安装在一个10英尺长、5英尺宽的机架上,在场的听众是看不到的。
据说,电波风琴每个音在调音上都存在细微差别,可以产生类似叠音(合唱)的效果,乐器音色因此听起来十分丰满。实际上,电波风琴的功能和早期的加法(声音是通过正弦波等简单波形的叠加而来)、减法(声音是对复杂波形进行滤波处理后得来的)合成器基本一致,因为它使用了大量的振荡器,还通过LC振荡器制造失真的正弦波。
电波风琴的演奏方式非常普通,它配有两排键盘,通过拉杆(推子)、音栓以及踏板控制音量表情。据说,这台乐器可以完美模拟风琴、竖笛、铜管乐和木管乐的声音。琴体演奏出的音乐,通过一个环绕在演奏厅的阵列扬声器放大,扬声器组由30个扬声器组成。
电波风琴曾一度受到科学界以及音乐人的好评——其中就有年轻的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但同时,它也受到了十分猛烈的批评,一些批评说,与严肃的宗教音乐相比,这乐器简直就是“露天市场的玩具”(甚至法国时任总统阿尔贝·勒布伦[1] Albert Lebrun 也站在批评者这边)。这场争议的主要问题在于,科普勒克斯与基伍莱特在传统和保守的宗教语境下制造了一台“未来感”的乐器,而当时的宗教势力并不想用一台初来乍到的合成器替代“神圣”和“永恒”的管风琴。这有一个相当不错的例子:直到20世纪60年代,罗马公教(Roman Catholic Church)举行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才正式允许在圣乐中使用电风琴;但是,在作出这个决定的同时,他们还在强调管风琴的优越性。
“……(其他)适合于圣乐演奏的(乐器),在宗教主管组织知情、认可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的。”
尽管电波风琴在诞生之初受到欢迎,但最终还是不敌后来出现的哈蒙德琴——这种美国人制造的乐器并不是专门为宗教市场设计的,而是面向爵士时代以及家庭用户,十分实用、便携。电波风琴的失败直接导致基伍莱特-科普勒克斯合作的终止。
图片资料
埃洛伊·科普勒克斯简介
科普勒克斯钢琴制造厂成立于1865年,最初是一家声誉良好的制表车间,位于法国里尔图尔昆市卡诺街(Rue Carnot),创立者是皮埃尔·科普勒克斯(Pierre Coupleux)。1904年皮埃尔去世后,他的儿子埃洛伊(Eloi)、保罗(Paul)和里昂(Leon)接管了制造厂,扩展了厂子的业务,开始制造音乐盒、留声机以及视错觉设备、游乐场设备以及早期的电影设备。随着中产阶级对乐器的需求逐渐上升,科普勒克斯开始销售钢琴以及其他弦乐器。他们通过在法国、欧洲举办廉价音乐会、灌制唱片、等方式进一步刺激中产阶级的乐器需求,并在1923年开办了“佛兰德斯广播台”(Radio Flanders)——比法兰西国家广播台成立还要早5年。
1908年,科普勒克斯垄断了全法国的美国进口自动钢琴。随后,当时的钢琴销售商、调音师保罗·科普勒克斯在当时里尔最繁华的埃斯克尔穆瓦兹(Esquermoise)商业街(位于该街的24号)上开办了第二家店,销售他们自己制造的钢琴。
一战期间,里尔被德国占领,科普勒克斯兄弟的大部分店铺和仓库遭到破坏。但在1919年,他们发现当时市场对于教堂风琴需求仍旺:在当时,许多位于法国北部以及比利时的教堂都被破坏,因此科普勒克斯的订单马上被风琴订购所填满。1923年,科普勒克斯的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整个厂子有150名员工,每月可制造150台钢琴。
科普勒克斯公司经营状况在1935年仍旧保持良好;1935年后,由于在电子乐器上遭到失败,再加上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科普勒克斯公司彻底关闭。位于埃斯克尔穆瓦兹商业街的店铺在公司停止乐器制造后,直到1997年仍在营业。
埃洛伊·科普勒克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15岁离开学校,开始跟父亲在制表店铺工作。很快,在制表中他发现了自己在机械方面的过人才能。他曾发明了一种双盘立体声留声机,名为“电琴”(Télépiano,1922年)——这是一种可以将钢琴震动通过电话线,以电磁方式记录、重放的机器。他对于新技术的痴迷,驱使他在1927年与物理学家、工程师阿曼德·基伍莱特见面。
这次见面是两人长期合作、设计发明新型电子乐器的开始。他们制造的第一台乐器,是一台体积较大、复音版的“电子管琴”,意在达到教堂大风琴的功能。他们最终的成果,“电子风琴”在1929年巴黎展览会上公布,是最早的电风琴之一。体积巨大的电子风琴尽管进行了“国际化”的宣传,但总共只卖出了4台——买家全部是法国北部的教堂。1930年,科普勒克斯与基伍莱特设计制造了另一种电风琴,将其命名为“基伍莱特琴”(Givelet),这是一台使用自动钢琴式穿孔纸带控制的乐器,但仍经使用电子真空管作为音源。
参考资料:
Olivier Carpentier Olivier Carpentier L’Aventure industrielle des frères Coupleux, 1900-1935 Préface de Douglas Heffer, éditions de l’Inoui, 2004.
La Nature > 1930 – Cinquante huitième année, deuxième semestre – n. 2836-2847 p.258-262
‘L’ Orgues des Ondes’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ncouragement pour l’Industrie Nationale 1933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NSW – 1842 – 1954), Wednesday 15 August 1934, page 6.
Mémoire du folk en Nord Pas de Calais
‘The Organ: An Encyclopedia’. Douglas Earl Bush, Richard Kassel
Psychology Press, 2006 – p679.
注释
↑1 | Albert Lebrun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