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ANS Synthesiser [俄罗斯]Yevgeny Murzin

ANS 合成器,莫斯科格林卡博物馆馆藏

ANS 合成器,莫斯科格林卡博物馆馆藏

1958年:尤金·穆尔济的ANS合成器(亚历山大合成器)

ANS 合成器的创意来自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1]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俄文转写: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合成器名字即是他名字的缩写。这位作曲家曾提出一套整合声与光的神秘艺术理论,对早期苏联的俄罗斯先锋音乐人、理论家产生了极大影响。尤金·穆尔济(Evgeny Murzin,转写:Евгений Мурзин)希望能够创造一台结合图像、光效、音乐乐器,为音乐人提供一个无线容量的音色“调色板”,将他们从演奏者和配器法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这将会是一台作曲即成音乐(direct composition-to-music)的工具。

ANS合成器是众多作曲家、艺术家探索声光艺术的成果。这些艺术家包括安德烈·卡玛拉佐夫(Андрей Карамазов,英文转写:Andrei Aramaazov)、鲍里斯·杨科夫斯基(Бориса Янковского,英文转写:Boris Yankovsky)、尤金·谢尔波(Yevgeny Sholpo)等等。ANS合成器使用当时业已成熟的光电录音技术(photo-optic)技术作为音源技术;这种用于电影中的录音技术可以将声波转化成可见的图像,同样,也可以完成相反的过程——从手绘的波形合成声音。

ANS合成器上的一张光盘

ANS合成器上的一张光盘

ANS合成器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穆尔济设计的光电音源(发生器)。该音源由许多张玻璃光盘组成,每张光盘存有144段纯音[2]即波形具有正弦、余弦波形特点的声音。——译者注的光学录音[3]即以图形方式呈现的波形;惊人的是,这些波形都是人工绘制的。声轨。乐器内的光束会穿过旋转的光盘,照射在光伏装置上,导致电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声音。声音的频率与光盘上波形的频率相对应,因此,距离光盘中心最近的轨道频率最低,边缘的轨道最高。ANS合成器具有五张相似的光盘,但各自转速不同,一共可以产生720种纯音,涵盖了整个可听音域。

ANS合成器的“编码域”

ANS合成器的“编码域”

在使用ANS时,作曲者通过一个编码域(在乐器上名为“Score”,即音符区)选择音符。所谓的“编码域”实际上是一张覆有不透明、湿胶泥的玻璃盘。与传统记谱法类似,编码区上纵轴方向代表音高,横轴则代表时间。音符区记录的音符会经过一个读取设备。读取设备的小孔中,有一道光束,穿过光盘上刮掉胶泥的部分,照射在一组12个的光电池组上。光电池会将信号发送给对应的12个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光盘被刮掉胶泥部分的长度即被转换成对应音符的时值。任意两个音符间最小的音高差距是1/72个八度,即1/6个半音,是人耳刚刚能分辨的水平,这使得该合成器可以制作自然的滑音效果,或是创作微分音、非西方律制的音乐作品。ANS合成器是一台全复音乐器,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同时发出720个音——纵向擦掉光盘上的胶泥即可以产生这种声音,也就是白噪声。

斯坦尼斯拉夫·克雷奇在讲解ANS合成器编码域的功能

斯坦尼斯拉夫·克雷奇在讲解ANS合成器编码域的功能

由于使用了湿质胶泥,使用者可以随时进行声音修正:如果产生了多余的声音,只需要在对应的部分涂上胶泥;同理,缺少的声音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进行添加。声音的速度——也即音乐的速度,可以无级调整,操作仪器正面的操作杆便可停止所有声音。

穆尔济只制造过一个型号的ANS合成器,现在保存在莫斯科格林卡国家音乐文化中心(Glinka State Central Museum of Musical Culture)。马丁诺夫(Martinov)、爱迪生·瓦西里耶维奇·杰尼索夫(Эдисо́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Дени́сов,英文转写:Edison Denisov)、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俄文转写:Софи́я Асгатовна Губайду́лина)、阿里弗雷德·加里耶维奇·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俄文转写:Альфре́д Га́рриевич Шни́тке)、亚历山大·纳姆廷(Alexander Nemtin)等人都曾使用过这台乐器。

俄罗斯音乐人、开发者亚历山大·佐洛托夫(Alexander Zolotov)开发了一款模拟ANS合成器的应用“Virtual ANS”,可运行于Windows/Linux/Mac OS以及Android/iOS上。

“我1961年加入穆尔济实验室之后,就开始从事ANS合成器的试验工作。对我来说,使用这台乐器作曲的时候,最吸引人的方法便是在音符区徒手绘制各种形状;不管是随便画的还是化成规律的几何图形,最终都能变成声音、噪声或是什么复杂的声响。这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若是加上该乐器的可变节奏、可变音量,则更是如此。(……)

(ANS音符区示例,图中的图形波形是手绘在胶泥光盘上的。)

1961年,我曾为电影《进入太空》(Into Space)配乐。艺术家安德鲁·索科洛夫(Artist Andrew Sokolov)那些宇宙科幻的绘画作品,通过电影设备成为了动感、变化流畅的动画。索科洛夫的宇宙风景画中的光线色彩,产生了复杂的声音效果,作曲者可以以他的作品为基础,直接制作声音。我的印象里,音乐的节奏是随着屏幕上宇宙天体的运动而开始的。我曾尝试在ANS合成器的音符区画下类似的轨迹来表达这一情景,然后边听边改,直到获得理想的声音。最后我发现,以自己手绘图形为基础的声音,可以完美配合屏幕上的图像。从1967年到1968年,我尝试在ANS合成器上制造动听的音色,并掌握了多种动感电子音的波形图式。这段时间里,我在合成器上创作了这些作品:《东方回音》(Echo of the Orient)《间奏曲》(Intermezzo)《北方之歌》(North Song)《声·动》(Voices and Movement)以及《诙谐曲》(Scherzo)。这些作品都是为我(研究ANS合成器)之前工作的乐团创作的。在ANS合成器上输入这些乐团音乐的时候,我正想解决创造动感电子音色的问题,而这台合成器的声音特性,正好与乐团的声音有些相似。这些作品都被收录在一张名为《ANS》的唱片中,该唱片发行于1970年,发行商为“梅罗地亚”(MELODIA)。

后来,我使用ANS辅助创作了一部木偶戏的配乐。这部木偶戏名为《希望之焰》(Fire of Hope),使用了光电效果,从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改编而来;该剧由莫斯科木偶剧团(Moscow group Puppet Pantomime)表演,分别在1985、1987年上演于莫斯科、喀山的电影节[4]原文未知名具体的节日;据查,应为对应城市的电影节。下文“喀山电影节”,同。——译者注,艺术指导是玛塔·茨弗里诺维奇(Marta Tsifrinovich)。我为ANS合成器创作的《变奏曲》(Variations),也在1987年喀山电影节上出现。

1991年,我开始为P.K.霍耶尼奇(P.K.Hoenich)的光影合成作品(slide composition)《罗夏狂想曲》(Rarschach Rhapsody,俄文转写:Роршах Рапсодия)创作乐曲。霍耶尼奇最出名的成就是利用光线创作的图片作品。《罗夏狂想曲》这部作品由40部抽象、半抽象的太阳投影图片组成,1992年9月,同名配乐
由国际科技美学教育协会乐团(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olyaesthetic Education)在奥地利米特希尔(Mittersill)演奏。1993年,我与瓦伦蒂娜·威希涅瓦(Valentina Vassilieva)一起创作了组曲《十二宫图》(The Signs of the Zodiac),由12首作品组成。这些音乐使用了ANS合成器、人声、自然噪音以及其他乐器。我现在正在为ANS合成器创作一部其妙的音乐组品,名为《不期而至》(An Unexpected Visit),这部作品中使用了经过转换处理的自然噪声和打击乐器。

——斯坦尼斯拉夫·克雷奇(Stanislav Kreichi,俄文转写:СТАНИСЛАВ КРЕЙЧИ),2001年

尤金·亚历山德罗维奇·穆尔济(Yevgeny Alexandrovich Murzin),1914~1970

尤金·亚历山德罗维奇·穆尔济(Yevgeny Alexandrovich Murzin),1914~1970

个人简介:

穆尔济的学术生涯开始于莫斯科工学院(Moscow Institute of Engineers)城市建设(municipal building)专业。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穆尔济进入苏联炮兵学院,成为一名高级技术中尉。军队服役期间,穆尔济负责开发一种电机防空监察器,后来为苏联军队采用。战后,穆尔济进入莫斯科高等工业学校(Moscow Higher Technical School),完成了一篇主题学论文,彬并参与开发了一系列军用设施,包括炮声测距装置,防轰炸、防空系统。

据说,穆尔济也是一个爵士乐爱好者,但在一位同事向他介绍斯克里亚宾的作品后,他开始疯狂地喜欢上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并沉迷于斯克里亚宾的“合成美学”概念。也正是“合成美学”理念启发他在1948年开始了“统一合成器”(Universal Synthesiser)的开发工作,最终形成了几十年之后诞生的ANS合成器。穆尔济将他的计划告诉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鲍里斯·杨科夫斯基和加布佐夫(N.A.Garbuzov),两人最开始虽然有所抗拒,但最终还是提供了开发乐器的地方。人们对统一合成器几乎是“统一”地不感兴趣,于是穆尔济自己出钱,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开发了几十年,在几位朋友[5]包括作曲家E.N.亚特姆耶娃(Artem’eva,)、斯坦尼斯拉夫·克雷奇、尼古拉·尼科尔斯基(Nikolai Nikolskiy)和皮特·米希钱尼诺夫(Peter Meshchaninov)。的帮助下制造出了ANS合成器的原型机。
第一部使用 ANS 合成器创作的音乐作品完成于 1958 年,曾在伦敦、巴黎进行巡回展出。1960年,ANS合成器被迁移安装至斯克里亚宾博物馆(莫斯科瓦赫坦戈夫11号:ul. Vakhtangov 11, Moscow),为苏联第一家电子音乐工作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间工作室一直沿用至20世纪60年代,许多著名的音乐人都曾使用过,包括施尼特凯(Schnitke)、古拜杜丽娜(Gubaydulina)、亚特米耶夫(Artem’ev)、克雷奇、纳姆廷和米希钱尼诺夫等等。

穆尔济与ANS合成器

穆尔济与ANS合成器


 

参考资料:

http://snowman-john.livejournal.com/33729.html

Andrei Smirnov: Sound in Z – Experiments in Sound and Electronic Music The Theremin Institute, Moscow

Boris Yankovsk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phic Sound”. Leningrad, 1939-1940

“Composer As Painter” excerpt from “Physics and Music”, Detgiz, 1963
 Bulat M. Galeyev, “Musical-Kinetic Art in the USSR,” LlonardoU, No. 1, 41-47 (1991)

注释

注释
1 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俄文转写: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
2 即波形具有正弦、余弦波形特点的声音。——译者注
3 即以图形方式呈现的波形;惊人的是,这些波形都是人工绘制的。
4 原文未知名具体的节日;据查,应为对应城市的电影节。下文“喀山电影节”,同。——译者注
5 包括作曲家E.N.亚特姆耶娃(Artem’eva,)、斯坦尼斯拉夫·克雷奇、尼古拉·尼科尔斯基(Nikolai Nikolskiy)和皮特·米希钱尼诺夫(Peter Meshchaninov)。

One Response to “ 1958年:ANS Synthesiser [俄罗斯]Yevgeny Murzin ”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